日本体育媒体《足球文摘》转载了中国体育平台“直播吧”的一则报道,聚焦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中的低迷表现,报道中引用了大量中国球迷在直播吧论坛的评论,9轮仅6分,真的看不到希望”的言论引发广泛共鸣,这一话题迅速在国内外足球圈发酵,成为讨论焦点。
本届12强赛,中国男足在9轮比赛中仅取得1胜3平5负的惨淡战绩,积6分排名小组倒数第二,提前两轮无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,尽管归化球员的加入曾让球迷短暂燃起希望,但球队在攻防两端的表现始终未能达到预期:进攻端9场仅打入9球,场均1球的效率位列小组垫底;防守端丢球数高达19个,多次在关键战中因失误崩盘。
尤其令球迷失望的是,国足在面对越南、阿曼等理论上实力相近的对手时,仍未能展现出竞争力,客场1-3负于越南一役更是被舆论视为“底线之战”的溃败,日本媒体在报道中特别提到:“中国足球的投入与成绩严重失衡,归化政策未能扭转颓势。”
在直播吧的赛后讨论帖中,球迷的评论充斥着愤怒与绝望,高赞留言如“9轮6分,这就是‘金元足球’的结局?”“从球员到教练,看不到一点职业态度”“未来10年还是没戏”等,折射出对国足长期积弊的不满。
部分球迷将矛头指向足协的管理混乱,认为频繁更换教练、联赛政策朝令夕改是根本问题,一位ID为“绿茵老炮”的网友写道:“从里皮到李铁再到李霄鹏,战术风格换了三茬,结果越换越乱。”也有球迷批评球员态度:“停球五米远、跑动不积极,这种基本功怎么打国际比赛?”
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媒体在引用这些评论时,特别对比了中日足球的青训体系差距。《足球文摘》指出:“中国球迷的绝望并非偶然,其青训人口不足日本的1/10,职业联赛又因欠薪等问题动荡,短期成绩难有突破。”
日本、韩国等亚洲媒体对国足的归化策略尤为关注,本届12强赛,艾克森、阿兰、洛国富等归化球员虽偶有亮眼表现,但整体贡献有限,韩国《东亚日报》分析称:“中国足协希望用归化球员快速提升成绩,但这些球员年龄偏大且状态下滑,未能改变球队结构性问题。”
欧洲足球专家汤姆·钱伯斯在专栏中写道:“归化需要配套的战术体系,而中国队的教练组显然缺乏清晰思路,相比之下,日本依靠校园足球和职业梯队培养人才,这种模式更可持续。”
面对舆论压力,中国足协在近期会议上提出“重启青训计划”的口号,但球迷对此并不买账,前国脚范志毅在直播中直言:“总说重视青训,可基层教练待遇差、比赛机会少,孩子练几年就放弃了,问题根本没解决。”
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教授指出:“足球改革需要系统性思维,包括联赛健康运营、青训投入、文化氛围等多维度协同,单纯追求短期成绩只会重复失败。”
国足的12强赛征程已尘埃落定,但争议与反思远未结束,当日本媒体以旁观者视角引用中国球迷的绝望评论时,这种“借他九游娱乐人之口”的批评或许更具刺痛感,从“冲出亚洲”的豪言到“看不到希望”的叹息,中国足球的困境早已超越赛场胜负,成为社会心态的缩影。
下一次世界杯预选赛周期即将到来,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从未如此紧迫,唯有从根基层面打破急功近利的思维,才能真正迎来转机,正如一位吧友的留言:“我们可以接受失败,但不能接受没有方向的失败。”这句话,或许值得所有足球从业者深思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