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昨晚结束的“淮安杯”职业足球联赛关键战中,淮安队主场以2:九游娱乐1力克劲旅金陵队,取得赛季第三场胜利,比胜利更引人注目的,是淮安队主教练李毅帆整场比赛始终身着笔挺西装、一丝不苟站在场边指挥的身影,赛后接受采访时,这位以严谨著称的教练坦言:“穿正装是对比赛的尊重,也是对对手的尊重,虽然热得后背全湿透了,但我觉得值得。”
傍晚六点半,淮安市体育中心气温仍逼近30摄氏度,湿度高达75%,绝大多数教练员和替补球员穿着透气运动服仍不断擦汗,而李毅帆却选择了一套深灰色西装、白衬衫和领带,站在场边指挥区,整场比赛,他几乎未曾坐下,时而高声布置战术,时而蹲下记录数据,镜头多次捕捉到他后背衬衫被汗水浸透的痕迹,但他始终保持着庄重的姿态。
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穿运动服,是不是作秀?”李毅帆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笑着说,“其实这只是一种习惯,我从执教青年队开始就坚持正装指挥,因为足球比赛对我而言不仅是竞技,更是一种仪式,穿上正装,提醒我自己和球员:我们对待每一分钟都要认真。”
这场比赛的过程堪称艰苦,淮安队在上半场先失一球,下半场通过两次快速反击逆转比分,高温高湿环境下,球员体能消耗极大,而李毅帆的西装造型也成为场边一道独特的风景,有球迷在社交媒体上调侃:“李指导的背影仿佛刚淋过雨”,但也有人感叹:“这种老派作风让人想起弗格森和温格。”
李毅帆的正装坚持并非首次引发关注,早在三年前他执教乙级联赛时,就曾因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场边,但醒来后第一句话竟是“我的领带没歪吧”,此后队医每次赛前都会为他准备藿香正气水和毛巾,而李毅帆只是笑笑:“流汗总比失礼好。”
金陵队主教练王宏伟赛后主动与李毅帆握手时感叹:“老李这套西装比我结婚时穿的还正式,但说实话,这种态度让人佩服,现在很多教练穿着随意,甚至拖鞋上场指挥,但他让我们看到了职业足球应有的庄重。”
当值主裁判张磊也表示,李毅帆的着装无形中影响了比赛氛围:“教练的举止直接关系到球员情绪和赛场纪律,今天双方犯规次数比平时少20%,球员争议判罚时也更理性,这种细节体现的是对足球运动的敬畏。”
李毅帆的正装情结源于他的导师——已故著名教练陈远航,二十年前,陈远航在基层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始终坚持西装革履,曾说过:“孩子们踢的是梦想,我们穿的是态度。”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当时还是助理教练的李毅帆。
李毅帆的衣柜里挂着八套专门用于指挥比赛的西装,每套都配有对应季节的内衬和面料,夏季首选透气性强的羊毛混纺,冬季则用法兰绒保暖。“其实科技面料西装现在也很舒适,只是很多人不理解。”他指着西装内衬上绣着的“敬比赛、敬对手”字样说,“这是陈指导当年送我的第一套西装上绣的字,我现在每套都绣上。”
淮安队队长赵宇航透露,队员们私下称教练为“西装先生”:“刚开始觉得他太严肃,后来发现这是一种激励,每次看到他在场边汗流浃背却依然站得笔直,我们就不好意思不拼尽全力。”本赛季淮安队纪律性显著提升,红黄牌数量全联赛最少,进球后球员集体向教练席致意的画面已成为球队标志。
年轻前锋刘子扬甚至受教练影响,开始研究正装搭配:“李导告诉我,着装纪律和战术纪律本质相同——都是对专业的追求,现在我会在重要比赛前熨烫比赛服,就像他熨西装一样认真。”
在商业化气息浓厚的现代体育中,李毅帆的坚持显得尤为特殊,体育社会学家孙悦教授指出:“这种仪式化行为构建了独特的球队文化,正装不仅是外表修饰,更是身份认同的载体,它传递的信息是:足球不仅是娱乐产品,更是需要被敬畏的专业领域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淮安青年队近年来已悄然兴起“正装日”活动——小球员们在重要比赛日会自发穿着衬衫出席赛前准备会,李毅帆得知后大笑:“没想到带起这种风气,其实穿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是否心怀尊重。”
夜幕深沉,体育场渐渐空寂,更衣室里,李毅帆小心翼翼地将西装挂进防尘袋,衬衫早已湿透几近透明,有记者追问是否考虑改变习惯,他正色道:“只要还能站在场边,我就会继续穿西装,湿透的只是后背,挺直的是整个职业的脊梁。”
灯光下,那件浸透汗水的西装仿佛镀上一层微光,无声诉说着绿茵场边另一种形式的战斗——关于尊重、传承与不肯妥协的坚持。
评论